世称“天下第一考”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20年的报考人数再创新高。法考何以冠之“第一考”?笔者认为缘于如下因素:
一是法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可谓集人文科学之大成,语言学、逻辑学、经济学、实体和程序各类部门法律及专门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部门规章、不同法系交叉融合等等,可谓包罗万象,虽“学富无车”而不敢诩其多;
二是法律是重实践的人文科学,法律为治国之典章,法律适用实现各类法益的保护和公平正义的维护。法律不是百科全书式的“检索”,而是融会贯通的法律解析、适用和思辨。法律的魅力恰在于把文字化的法条演化为活生生的现实案例适用和法益保护;
三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最终会上升为人类自身的觉醒和觉悟,而这一进程中法律和道德潜移默化的“教化”之功,居功厥伟。法律是不断进化的人文科学,法律人的学习绝对是名副其实的“终身学习”,甚至是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的“全天候学习”;
四是法律科学的思辨魅力、伸张正义的魅力、定位崇高的魅力,是不断吸引莘莘学子涌入法考大军的魅力因素。当然,作为高、精、尖专业形象化身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较好的职业前景,成为法律专家后的较好经济收入和社会认可度,也是法律职业的吸引力之所在。
每一个追逐法律梦想的年轻人,在奋斗的过程中都会感受到相当一段时间的职业煎熬。缺乏交际圈儿,专业能力尚不成角儿,“职场小哥儿”言微身轻,如同一叶不起眼的小舟,默默在运河大船的远处踮着脚儿、远远看着江湖风景无限……年轻的朋友们,其实当你我进入社会选择不同的职业时,都会走过这么一段艰苦的蜕变历程。法律界与其他业界所不同的,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紧密型团队”的职场环境。每一个律界实习生,首先面对的是不同于紧密团队分工明确、岗位互补的律师所“松散型团队”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实习律师按照执业大状的分派,完成案件的单项工作,缺乏流程化的培训和系统办案学习。不同于其他行业,忙于办案和业务营销的业界大状很难有时间手把手教授一个实习“小白儿”。第二个挑战是羽翼未丰的职业烦恼。客户对年轻律师的信任度多是要打些折扣的,比如小哥您的成功案例有哪些?您的职业专长领域?您的行业知名度?等等。第三个挑战是急于开拓客户却不得其法的困惑。少年人的书生意气,使得年轻律师多半产生“舍我其谁”的自信式莽撞。但如何开展品牌营销?如何开拓新客户?如何增加客户黏度?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年轻律师多有着“少年维特成长之烦恼”。马不停蹄,车马劳顿,囊中却瑟瑟如秋风之冷。
2020年是大变革的一年,新冠疫情突袭人类,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巨变节奏,也加速了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局。依法治国已成为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将“建设小康社会”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擘画。5G物联网时代即将扑面而来,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内国外大循环的布局,势必给法律人带来更多的执业挑战和发展机遇。早些年,司法部曾提出法律界高端人才的衡量标准,即“懂法律、懂外语、懂政治、懂经济、懂管理、懂技术”的“六懂”型法律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律师联盟的成立,港澳律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放执业的新规定,等等新创举,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将衍生出蓬勃的法律商机,中国律师走向世界的法律舞台,将是时代赋予法律界的历史使命,也是每一个律师当仁不让的时代选择!
笔者作为出身外贸央企的法律人,在此谈几点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律师执业能力的体会,权作2020年岁末寄语法律同行尤其是年轻法律人的感言。
去除职业浮躁的唯一路径是职业沉淀和积累,成就职业沉淀和积累的则是法律人的学习力。作为高端服务业的代表,律师行业核心的竞争力在于法律服务的专业能力。业界大状之所以称之为“大状”,原因在于闪烁着其个人法律智慧光芒的诉讼(仲裁)案件、非诉项目成功案例,在于其庭上答辩或主张的精彩法律诠释,在于其高格局的项目案例剖析和方案设计,在于其高度的行业自信和公信力。一个年轻的法律人,必须要“耐得住职业沉淀的寂寞”,大处规划(比如设计自我发展5年目标),小处入手(比如每天坚持学习案例、法律规定,定期拜访客户,每件案子“精品化”),要善于在黑夜里守望着自我内心的职业“明灯”。要意识到,专业力不是仅靠读几本专业书、办个把案子就能快速成就的,专业力的培养是一个终身塑造的历程。
年轻律师之所以都要度过一个艰难的客户资源开发过程,原因在于律师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公司模式,公司分别设立营销部门、行政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各类职能部门。而每一个好的律师,必须同时兼具各类职能部门的大成,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律师,营销是第一课。营销业绩的提高,很大因素取决于谈判力。好的专业力是律师营销的“美酒”,但伴随近几年我们执业律师队伍的高速度壮大,“美酒”还要“好营销”。好的律师,必然同时代表着一个好的自我品牌,比如某律师是公司法律专家,某律师是涉外领军人才,某律师是刑诉专家,某律师是破产业务专家,等等。营销中有大学问,一个年轻律师如何尽可能快速的树立起自我的职业品牌,也是有路径可寻的。比如,可以发表专业文章,加入专业组织,开设自媒体,抖音、视频营销,参加法律公益活动,开展法律专题讲座,等等,全媒体、全网络的时代,好的营销载体、模式实在不胜枚举。
谈判力的归宿是客户沟通的顺畅、客户资源的拓展,当然,也是营销的第一课。培养高超的谈判力,不仅是律师办案的实务需要,更是律师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尤其是营销能力。要意识到,大营销的时代,营销是决定法律组织存续的关键战役。
回首改革开放42年,伴随着我国国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浪潮的历程,中国的经济体量空前发展,中国的经济模式不断升级嬗变,中国的经济载体不断丰富,中国的金融经济日渐发达。法律作为一门社会实践性科学,与时代同步,也历经了不断立法完善和发展的进程。《民法典》颁布,标志着法典时代的到来。借鉴英美法系的融合式演化,不断给法律人提出新的学习和专业提升挑战。一个好的法律人,必须要集成化、复合化自我的知识结构,以法律为“敲门砖”,要学习经济学、学习管理学、学习工程技术学、学好外语走向世界法庭。当然,要坚守“中国法律人”的政治底线,维护中国法律的尊严。要让世界听到中国法律的声音!知识集合方面,要做到你不懂我懂,你懂我精,长此以往,不懈学习充电,自然立于时代的潮头啦。
明代儒学大宗王阳明提出儒者应“知行合一”。在世人眼中,法律人的强项是“说”,但世人所不知的是,法律人的庭上一“说”,是不断笔耕案头的磨砺,是不断剖析事实证据和法律分析的结论,是不断现场取证质证演练的精华浓缩!律师办案做项目,最终的结果靠的是“办”和“做”。《法律意见书》、《诉讼方案》《答辩状》《质证意见》、《代理词》、《专项服务方案》等等,一份份沉甸甸的法律文书,凝聚的是法律人埋头执行的心血和汗水!一个好的法律人,必然同时是一个将灰色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法律事实的践行者!快速反应、快速沟通、快速回应客户需求、快速取证、快速法律分析、快速拿出方案……一个好的法律人,必须是一个“言出必行”、“雷厉风行”的执行者!法律讲时间效力,法律行动讲时效,法律执行讲时限,等等,离开了“知行合一”,法律人最多算一个法律读书人。高效能的执行力最终换来的,是当事人的敬重、赞许和司法机关的尊重、认同;法律问题解决了,社会和谐了;法律人,也欣慰的笑啦!笑里包含着对事业的热爱,也有着奋战沙场的酣畅,更有着疲惫身躯下的一颗火热的“法律心”!
新冠疫情肆虐数月,倏忽已5月间;埋头耕耘于法律息壤,晃眼已是11月。美国大选潮起潮落渐渐尘埃落定,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和爬坡中。我们所处的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法律人要坚信,通过“天下第一考”者,也绝非惧怕困难的等闲之辈!要懂得,天地间唯有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要敢于走出自我的舒适区,拥抱变革,迎接新时代,迎接新世界,享受着属于我们法律人独有的追求和奋斗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