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决定高度,格局决定人生”,一句不算时髦的流行语。个人解析此语讲的是事业和人生规划的议题。西方有个关于人生命运的结论,大意是人的一生的重心是“定位”,定位准确的人易成功,准确定位越早的人越易早成功。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智商”、“情商”、“健商”等种种主观因素的差异,以及客观环境、机会际遇等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有的人可能穷其一生都未知“我应该(或是适合)做什么?”更不敢讲“我想做什么”啦。于是,众多的人飘忽一世而终了(当然,自然生来老去更是芸芸生灵的常态)……也有一类持超脱人生观的人,崇尚“无为”的人,那是一种别样境界和选择,另当别论。
中国的知识分子,或者讲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在困惑于“定位”之余,由于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熏陶,另外又多了一个制约的因素,即“文人的书卷气”!儒家规划的传统成功模式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是,我们的知识分子往往以“天下”为己任,似乎书卷一挽,天下尽入吾彀中矣!这造成了文人的“自大而失准的定位”;其二,中国文人浓重的书卷气,造成了“文人气”与“现实”的严重脱节。第三是文人多“要面子”,多了份“酸气”,少了些“地气”。历史上多见朝堂之上谏官引经据典动辄三皇五帝事,慷慨激昂洋洋洒洒动辄《万言书》,空谈误国不知所云者不少。比如儒家对于宋王安石变法之褒贬,可见一斑。王安石为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功变法革新强国富民,为人严于律己,可谓立德、立言、立功三全。而以司马光为首的大儒们,非议新法,试问他们又做了哪些利国利民之事呢?中国历代科举以儒家经典取士,这也导致现代科学在我国兴起之迟到。经济科学的研究不足,是清朝以前朝代更迭的弱项,这也导致旧中国在工业革命中的一度落伍和被动挨打。
我觉得所谓的“境界”,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知识气场;学识见长,自然看问题、看世界的“高度”提高了。所谓“格局”,我觉得应该是“对时局的感知和认识”,对客观的环境认识了,自然能够认清自己的份量和地位,于是,人生的“定位”的调子才能准确、到位,自然人生的规划问题也相应解决了!通俗而言,一个读书人要明白两件事:一是要明白自己到底多少斤两?二是要明白自己到底能干点啥?曾读过一篇评点毛泽东主席论古代文人的文章,文中提出了“文人书生气”与“政治器识”的问题,指出文人的毛病多在于缺乏“政治器识”,从而空谈国事,毫无建树。对此感觉颇有震撼、共鸣之感。若无器识,书读的多了,反而会成为人生决断的负累,所谓“优柔寡断”是也。
疫情经济的当下,全球发展陷入极大的不确定中,各国经济低迷,失业率高抬,负利率压迫,人们的焦虑感飙升;发达国家高筑贸易壁垒,四处挑起争端,唯恐天下不乱。线下经济模式受到了疫情的巨浪级冲击,线上经济模式(如直播带货、快递行业等)进入高发展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商业模式、经济模式,其实已在不觉间发生着改变。比如学生读书,很多的学校至今未开学,那么,什么时候开学?如果一定时期内仍无法开学怎么办?疫情防控大于天,人民生命大于天!用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先生的话讲,“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的生活已无法回到从前(疫情前)。”这不是悲观,而是现实之论断。看看美国、巴西等国飙升的新冠疫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人类就会明白,不承认疫情的肆虐、不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无异于放弃生命。南海军演、休斯顿总领馆被关闭等,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陡然间变得紧张起来。普罗大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焦虑之余,一夜间又多了太多的担忧。早些年的事业沉浮,我的体会是读书可以度过人生的低潮期。所以,一直有读书的习惯。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塑造新的格局和境界。但是环视周边,我想当下的经济形势下,太多的人没有时间和心力埋头读书啦。看看街上骑着电动车奔跑的快递兄弟们(已不能统称“快递小哥”啦),看看夜晚开着专车贴补家用的白领们,这就是现实的法则,生活离不开经济的支撑。而由此产生的压迫感,也导致了年轻一代没有太多的时间考虑规划和格局。一觉醒来,房贷、水电费的短信就映入眼帘。这或许是绝大多数90后、00后的少年们的生活、事业主旋律。但是,人生还是需要不断的深入思考!走一步看一步,不是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有的生活态度。
作为一名尚有热血的中年大叔,抛弃前半生的虚浮,毅然投身律师行业,出道之机恰遇疫情冲击。传统的律所经营模式、律师执业模式也在经受着考验和冲击,坦白而言,我一直在琢磨着如何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法律之路。前些日子看电视剧《寻路》,反映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革命第一代领导人的寻路之艰难,感觉颇受震动!前赴后继,更多的是前赴者的无畏和赴死,才换来后继者的感悟和前行!创业之旅亦如是,不断的试错,不断的挑战,不断的反省,百炼成钢,最终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当然,读书依然是不可少的,读书积累的是“厚积薄发”之力道,随后的创业实干更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的发力和探索!读书的目的,是提高格局和境界,以换得对于事业发展的“器识”,进而演化为行动的力量和态度。另一方面,信息经济、合伙经济时代,寻找合伙人是第一要务,堂.吉柯德式的“单枪匹马”难成大事,拿着一把过时的长枪,绕着风车一脸的茫然和困惑......寻找合伙人,绝不是世人眼中的所谓“人脉”所能承载,更多的是需要对时代的认识、发展的道路有着共识和冲动的一群人!由此,这半年感悟很深的,更多的是如何舍弃自我的思维惯性和交际惯性,只有改变了之前的职业习惯,才能开启新的事业之窗。
经过半年有余的办案、读书、撰写专业文章、改善交际圈子、营销业务,感觉内心这一段时间愈发充实。虽然疫情当下,大家更多的是承载压力和不同程度的焦虑,但对于个人事业的前路,已有了愈发清晰的规划和设计。寻路之旅仍在前行,但内心的力量在悄悄孕育、勃发!于是,提笔作诗,只冀将一身的“书卷气”抛弃,换得一腔的“时代之器识”,明了“格局”,重塑人生吧!
诗云:人言无用是书生,缘是空谈误国本。文浪滔滔何所为,历代先贤多辩士。谏阻门生须李斯,昌黎门下文载道。东坡放歌大江去,江河不易万古流。唯有顾氏家国志,经世致用念苍生。遍观二十四史书,腐儒轻人何唧唧!试问缘由何所来?万言书卷无所云。欲晓宇宙万般事,客观事理定乾坤。丢却书生繁缛节,方观世间变与迁!无极变化万千巨,唯有自然一线牵!福祸兴衰自有时,辩证之法演天地。人间苍穹多学问,万千细流汇大海;社会之学知识首,一脉绘出经纬天!换却书卷尚器识,君子挥洒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