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胜资讯 > 天胜资讯
公益普法不仅是律师情怀,更是律师的时代担当
发布时间:2021-09-08|作者:王勇
  
 
《民法典》公益普法茂名行有感 

 

      面对高端服务业风生水起、律师界竞争如火如荼的大环境,近几年我一直在寻求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执业律师?”为此,围绕提高律师专业力、学习力和营销力建设、律师所团队建设、律师所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近两年我先后撰写过十余篇专题文章。效果而言,通过撰写文章过程中的素材搜集、逻辑梳理、思辩和立论,我得以较全面地解析律师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氛围,也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律界同行引为榜样。但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萦绕心头,“如何实现法律服务的亲民近民化?”很多同仁会讲,我们律师成天介围着当事人的需求转,处处以“当事人合法权益”为核心,怎么能说不“亲民近民”呢?的确,法律服务的归宿是客户合法权益保护。身处经济高度发达的中心城市,我们时刻以此为事业的立足点和发展点。但我所讲的是,如何在基层法律服务的园地里耕耘出属于律师的一簇果实?换言之,新农村建设路上怎能少得了咱们律师的身影?

 

      伴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确立,“法治”思想已深深根植于中华大地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目标,需要法律工作者下大力气锤炼好事业。面对基层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村人民,广大执业律师只有埋下身段,离开办公室,走到群众中去,饱蘸公益的热情,为基层人民服务,才能实现法律服务的接地气,才能无愧于“执业为民”的执业宗旨和方向。

 

 

      2021年8月,广东省法学会组织开展“《民法典》公益普法乡村行(第二批)活动”,号召普法志愿者走入各地市下辖农村中去,为基层村民提供“点对点”送法典公益活动。与天胜所其他四名律师一道,我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

 

      8月24-25日,在茂名市政法委、法学会、司法局和高新区政法和社会事务局的精心组织下,我先后抵达高新区那艮村、木等村开展了两场《民法典》讲座,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认可。为现场听众100余人解答与法典息息相关的百姓“热点”问题和生活问题,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行色匆忙两天往返600公里,返穗后倍感内心的充实,在此针对公益普法谈几点感受与同仁共享。

 

      一、基层公益普法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普法素材的提炼。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朋友的普法需求是什么?百姓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有哪些?百姓喜欢什么样的法律解读方法,是案例解析,还是法条宣讲?法典与百姓生活存在哪些紧密的衔接点?俗话说,“到哪个山头唱哪首歌”,百姓喜欢什么样的话语习惯?等等。

 

      出行茂名之前,我采取购买工具书(农村普法类)、编写普法讲座PPT文件、与茂名法学会沟通等方式,结合百姓需求,三易其稿,确定了以《民法典》各分编与百姓生活相关知识点(如习近平法治思想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典基本原则、民间借贷、宅基地知识、相邻权、婚姻家庭、遗产继承、侵权责任等)为讲座内容,以及小知识问答、案例解析为主、图表展示为辅的讲座方法,形成了30页PPT文件。抵达茂名后,我再与当地同志就PPT内容交流,吸取修改建议并最终定稿。

 

      二、讲座中要注意法学语言的通俗化,将法律规定化为有声有色的事例和白话,跨越方言的障碍,让老百姓听得懂、吃得透。

 

      虽然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虽然广大农村地区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但面对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典,《民法典》的法律专业知识依然是高深的。如何通过一堂讲座,给村民朋友搭起法典的知识台架,基本摸清法典的门道儿,是一个不容易的课题。多年的演讲历练,我很注意与听众的现场互动,即时摸清听众的关注点,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让百姓听得热闹、听得开心、听得满意。那艮村讲座结束后,我与村综治委胡主任进行了十分钟的交流。胡主任讲,“您讲的大家很喜欢听。”第二天木等村讲座,依然看到胡主任忙前忙后,我上前热情打招呼,“胡主任,下次再见时我就是您们的村民啦。”

 

 

      三、一堂讲座的时间跨度以75—90分钟以内为宜。

 

      村民朋友毕竟不是课堂的在校学生或是法学工作者,衣食住行,百姓们家里有不少的事儿等着办呢。大家抽出时间到现场听讲座,本身就是对公益普法者的最大尊重。我们要心怀对村民朋友的感恩和关怀之心,要视百姓为家人、亲人,语速适中,内容洗练,让公益普法讲座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让百姓由衷的喜欢上公益普法律师,为我们的敬业、专业和亲民点赞。那艮村讲座时,投影仪效果不好,我为此在开讲前给村民道歉。木等村讲座时,由于没有投影仪加之讲座内容多,我多次采取玩笑的方式调动大家的听讲热情。看到现场一位女同志抱着娃娃听课,小家伙哭了,我开玩笑说,“这个小家伙可能是全国年龄最小的法典听众啊!

 

 

      四、要发自内心地拉近与基层村民的心灵距离,从百姓的角度解读法典,给百姓讲好法律故事。

 

      此次茂名行,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国家战略,我给基层百姓朋友提出了“新型城镇居民”的称呼,大家很是认可。这也让我体会到,一个优秀的执业律师,学好用好法律专业知识之外,一定要全面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自己的政治格局和格调,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内核。讲座中选取的案例,我均选取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案例,深入浅出,层层剖析,让村民朋友透过一个案例了解一个法典分编,反响喜人。讲座中我也注意把自己化身为村民的一份子,以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作例解读法典,贴近与百姓的距离。从听众们热切关注的眼神中,我收获了讲座成功和丰收的喜悦。

 

      短短两天茂名行,得以近距离与高新区村民沟通交流,感受到了久违的淳朴乡风,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崭新面貌,让我深受乡风民情教育。感谢茂名市法学会、司法局和高新区的同仁们,是您们让我有机会深入解读南粤百姓的民心,并与村民交朋友,洗涤自我的精神世界,为基层人民服务,践行“执业为民”的法律人初心。热切期盼着下一次与新型城镇居民朋友们的近距离交流!

 

end

 

 
本文作者
王勇_副本.jpg

王勇|广东天胜律师事务所律师

广州市律师协会“公司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

扫描二维码
关注天胜律师事务所最新动态
粤ICP备17105649号广东天胜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 Powered By Vancheer